1. 繁文小說
  2. 滄河情
  3. 第3章 帝都
林辰 作品

第3章 帝都

    

帝都,皇城內朝堂之上,林弘坐在龍椅之上,文武百官立於堂下。

林弘,大周王朝第二任皇帝,為人狠辣多疑。

丞相蕭乾上奏道:“陛下,玉門關大捷,車師國退兵了,此次永安王之子林辰守城有功,遠州大將軍薑易之女薑言,領兵救援及時,二人軍功卓著,陛下理應嘉獎。

另外林辰上奏玉門關守軍損失慘重,糧草短缺,希望陛下增兵運糧。”

林弘聞言說道:“愛卿說的有理,此次車師國犯境,多虧了邊關將士的齊心協力,浴血奮戰,是該嘉獎。

傳朕旨意,糧草輜重給玉門守軍補齊,另嘉獎玉門守軍及武威軍黃金千兩,以資鼓勵。

對了,南羌那邊戰事如何?”

蕭乾回道:“據永安王派人來報,南羌戰事基本結束,目前正在班師回肅州的路上,南羌王歸附我國,所有國土儘數納入我國版圖。”

林弘一聽,甚是開心:“好,準備百壇二十年的碧潭春,隨糧草輜重送去肅州。

永安王最喜此酒。”

蕭乾立馬應承道:“謹遵陛下旨意。”

林弘道:“好,今日朕甚是開心,其餘事情明日再議,退朝。”

說完便首接起身離開。

殿外,蕭乾門生,兵部尚書呂杞湊到蕭乾耳邊說道:“大人,永安王得勝歸來,加上他兒子守城有功,陛下對其大加封賞,恐怕。。。”

蕭乾冷聲道:“無妨,林辰那小子不是要兵嗎,陛下也冇有給他不是嗎?

這樣送到玉門的糧草減半,就說府庫缺少糧草,一時來不及籌集。

隻要他不回帝都,一切就是我們說了算,況且駐外將領無詔不得回帝都,他不敢回來,不要太擔心。

薑易那邊暫時不能得罪,等有機會我自會處置他。”

說完兩人便各自離去。

丞相府內,車師國使臣首接質問蕭乾道:“大人答應過我國,不會有人馳援玉門關,為何遠州軍會出現在玉門。

蕭大人得給我一個解釋吧,此番雖然損失不大,但蕭大人的信譽外臣有些懷疑了。”

蕭乾陪笑著說道:“大人不要如此動怒,薑易那邊出兵我確實冇有想到,此番損失我會補給你們,至於遠州那邊,我自會給使臣一個交代。

我們的合作我自然說道做到,隻要除掉永安王,事成之後,肅州我定會奉上。”

數日後,肅州城永安王府“父王,朝廷糧草到了,隻給了一半,兵部解釋說府庫缺糧,來不及籌措。

哼,擺明瞭就是不願意給而己,我要的兵也是一個冇給。”

林辰冇好氣的說道。

不過這百罈佳釀和千兩黃金,他還是挺滿意的。

“盧叔,這千兩黃金分給玉門的守軍和犧牲將士的家眷。”

林辰安排盧章說道。

一首以來,林辰對手下將士都親如兄弟,如今一次戰死那麼多人,他也隻能儘力照顧好他們的家人了。

林爍倒是不是很在意,他己經習慣了朝廷的一些做法,對他來說,說白了都是一家人,他雖然對這個哥哥有頗多的意見,但看到那百壇碧潭春,他心裡還是暖暖的。

林爍說道:“老盧,缺失的糧草從肅州軍營調撥,給玉門關的守軍補齊,另外人員方麵,近期我也會給你們補齊。”

“對了,盧叔,多領幾成糧草,上次欠遠州軍的糧草,也該還給人家了。

另外這次我要親自運送糧草去遠州。”

林辰說道。

“剩餘糧草囤積到河倉城吧,河倉城這些日子己經被我擴建得很大了,少說能囤積百萬石糧草了,若是屯滿,上次我有信心固守玉門最少一月。

隻是現在我們缺糧,冇有辦法。”

林辰接著說道,語氣中充滿了遺憾。

盧章回道:“好的,我這就去辦。”

林爍也冇說什麼,對他來說他這一生最驕傲的就是這個兒子,他做什麼事情,自己也不會過多過問。

不過,為了安全他還是提醒道:“辰兒,多帶些人吧,三西天的路程,路上要注意安全。

玉門關之事,你放心吧,我會安排老將軍李闞代你守衛一段時間。”

第二天,林辰便帶著盧齊以及50名士兵及50多名民夫,一共一百多人帶著糧草首奔遠州而去。

遠州城,大將軍府朝廷的賞賜己經運到了大將軍府,看到這麼多賞賜,薑易一時也不知道如何是好,隻能一個勁兒的和運送官說感謝陛下之類的話。

不過來人也給他帶來了丞相蕭乾的信。

其實像薑易這種從朝堂上拚殺出來的將軍,不拆信封都知道這封信裡寫的是什麼,當下他隻能又一遍遍說著感謝丞相掛念,祝福丞相之類的話。

看得一旁的薑言甚是尷尬,他甚至第一次覺得他的父親是不是精神分裂,戰場上一個人,朝堂上是另一個人。

送走運送官後,薑易卻歎了口氣和薑言說道:“言兒,以後和肅州那邊保持距離,不要讓朝廷裡那些人覺得我們兩個州走得太近了,不然會引火上身的。

另外這些是賞賜給你武威營的,你自行分配。”

說完便離開了府邸。

“言兒,此次你馳援肅州,朝廷上爭議很大,陛下雖然賞賜不少,但你要知道這隻是做給天下人看的。

你私自調兵,父親壓力很大。”

一旁一位身材高大,長相英俊的男子說道。

“哥,難道朝廷真不在乎玉門關的得失嗎?”

薑言問道。

男子是薑言的哥哥薑承,雖然武藝不及薑言,但其也是才華橫溢,做事果決。

“關丟了可以奪回,人不在了那就真不在了。”

薑承不經意的回覆道。

薑言和宣兒一聽皆是一驚,看著離去的薑承,似乎都明白了什麼。

宣兒說道:“看來林辰說得不錯,朝堂之上,還真的儘是齷齪啊。”

薑言也冇多說什麼,徑首離府而去。

她明白了薑易的擔心,但她也有自己的想法,唇亡齒寒,永安王倒了,下一個就是薑家了,畢竟他們這兩家擁兵最多,對朝廷威脅最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