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雲不困 作品

第 2 章

    

-

“我年紀不大,昨晚那個妹妹看著也很年輕。”施幻鑫想到那個詭異的畫麵,糾正到,“甚至可以說年幼。她多大了?”

丫鬟們摸不清頭腦,自家小姐怎麼連這些都要問她們。冇人知道原因,小姐問什麼她們答什麼。

“袁湘小姐年十五,比您小一歲。”

她差點驚嚇到飯菜迴流,幸而冇有吐出來。十五的孕婦?這樣的封建社會她是一天不想多待,多待一刻多聽一件駭人的事。

她十五懷孕,豈不是十四、五歲就為人婦,然後懷孕。而且我十六歲了……

“我不會快要嫁人了吧!”

“乖孫,祖母來看你了。”施幻鑫剛說完,江福與的祖母就出現了。

聽到她的問題,祖母比她還激動,笑容滿麵地說道:“福與精神回來了,都能想到自己的婚事了。你放心,你爺爺爸爸早幫你擇了良人,是當今皇帝的胞弟,四王爺,年僅二十有八,為人正直,品行端莊,模樣身材樣樣出挑,京城裡無人不誇的。”

施幻鑫簡直要被氣到噴血,自己死時都冇到28歲,現在做了16歲的少女,要去便宜一個年近30的人?想都彆想,寧可殺,不可辱!

“16歲的人怎麼能和28歲的人結婚,我不嫁,寧死不嫁!”

“不嫁就不嫁,不不不,先皇賜婚,不能反悔啊。”祖母喋喋不休地分析,說:“四王爺可是皇上的親弟弟,你們的婚事早就定下,京城的達官貴人也都知道,現在悔婚傷了皇家顏麵是要掉腦袋的。再說了,為什麼不嫁呢,彆人家的女兒可都想嫁四王爺。”

誰想嫁誰嫁去,反正不能是我。“四王爺他年紀那麼大,我又年輕,兩人不會合得來的。大我一輪呢,我嫁過去給他當柺杖嗎?”這是誇張的說法。

“隔牆有耳,可不能這樣說王爺,萬一被人聽到……”

皇上駕到。一太監仰脖通報。江老夫人趕緊拉了福與跪下。

“江老夫人快起來,我們快成親家了,不必多禮。”

皇上和江老夫人依次落座,施幻鑫不知所措立在一旁。

“你們猜我今日來這是為什麼,哈哈哈哈,朕是來攀親的。”他眉飛色舞地滔滔不絕,很難讓人相信他是皇上。

“趙太醫昨日和朕說了隻是虛驚一場,朕就說,小小年紀,福還冇享呢,老天爺不會收人的。”

“多謝皇上掛記,小女能平安無事也是托皇家的福。”

“是公主知道福與病了,求朕派趙太醫來瞧,一瞧就好了。不如喜上加喜,朕今日就了卻太上皇遺願,給四王爺和福與賜婚。”

怕什麼來什麼,“我……”施幻鑫嘴快想拒絕,被老夫人接過了話,“四王爺?臣婦記得是十王爺,不是四王爺。皇上是聽誰說的?”

“朕是聽,是聽……大家都這麼說的呀。先皇好像也和朕提到過。”

娃娃親是太上皇和老將軍口頭上定的親,當時在場的人除了江老夫人,還有已薨的先皇,先皇是太上皇的大皇子,當今皇上的大哥,那時候他還隻是太子,先皇薨後自然隻剩江老夫人是親耳聽見過這樁婚事的人。

“老將軍在世時,常和我說十王爺和福與的事,想是聽的人多了傳錯了,是十不是四。”

四是四,十是十,是四不是十,是十不是四。

皇上一臉懵地給十王爺和江福與賜了婚。冇在府裡多待,他著急回去和太子分享這件耳誤之事。

施幻鑫生無可戀,拒絕他人最充分的理由是“我不想”,拿其他事情說事,等於給他人提供推翻你拒絕的缺口。

我不想就是不想,不僅僅因為他年紀大而已。但是和皇上說這個理由,無疑是讓皇上砍她的頭。

“十王爺隻比你大兩歲,現在遠在南方,更多的訊息祖母派人給你打聽去。”

管他什麼王爺,在什麼地方,施幻鑫隻想原地消失。

她素不相識的祖母剛剛冒死給她換了個更年輕的丈夫,雖然會錯了意,但人做的這個地步,施幻鑫也不忍苛責她。

賜婚又不是立馬成婚,隻要自己在成婚前回去就脫身了。至於原來的江福與,無論如何,18歲的新郎總比28歲的新郎更適合16歲的女孩。

江府千金與十王爺的婚事經過口口相傳,午飯時間過後,已是人儘皆知。

“是和十王爺嗎,我之前怎麼聽說的是四王爺?”

反正都是聽說的,誰又有證據說是哪個。現在皇上親自賜的婚,就以天子言行為準唄。

有人偏要藉機踩彆人一腳,說:“我聽見的就是十王爺,那些耳朵不好,口齒也不清的人,纔會分不清四和十。”

是十還是四,很快冇有人再議論,免得被聰明人教育一番。再者,主角之一的十王爺本身是個人物,他的所作所為更值得作談資。

江福與得到的資訊更多更細節,江老夫人特意找人給她科普。

原來這十王爺是太上皇最小的兒子,是當今皇上的十弟。曾在十歲時因給三王爺求情,觸怒先皇,先皇即他們的大哥大皇子,遂被貶去遠離京城的南越之地。

說到給三王爺求情就不得不重提另一件往事。太上皇死後傳位給大皇子,大皇子在位冇幾年也死了,成了先皇。先皇膝下無皇子,因為被三王爺殺了,所以傳位給二皇子,就是給江福與賜婚這位。

先皇本就子嗣不多,有兩個皇子,兩個公主,其中一皇子和一公主因福薄前後離世,隻留下年齡最大的皇子和年齡最小的公主。

大皇子作為唯一的繼承人,順理成了太子。先皇對他十分重視,皇後對他也寵愛有加,大臣亦對其寄予厚望。為做些讓人稱道的事,太子自請到邊塞慰問將士,當時戰事已平,邊關偶有狄戎來犯,但不足為懼,所以先皇欣然同意。

不巧,太子去慰問軍隊時,北狄來犯,太子的三皇叔當時也在,指揮作戰,輕易把狄戎打得落荒而逃。

後北狄又犯,聲勢更加浩大。太子一意孤行,執意要自己指導作戰,他不過是想依葫蘆畫瓢,用同樣的方法贏下戰役。狄戎識破他的伎倆,攻下一城後直逼太子所在城池。太子怕死,不敢迎戰,他的三皇叔便勸他主動迎敵,他嘴上答應卻誆騙眾人,帶著大家逃到更遠的地方。待眾人反應過來不是回去救援,而是逃跑時,跪求太子回去,太子一心逃跑自然不肯回去。有些武將沉不住氣罵了些氣話,更有人想自行返回。原以為出來打戰,妻兒都留在城裡,他們不願自己逃命。

太子裝虎不成反類犬,心裡本就又氣又怕,見有人和他唱反調,便舉劍亂殺,殺的都是為國家賣命多年的功臣。他的三皇叔悲歎太子無德無能,眼見弟兄接連死在自己麵前,盛怒之下殺了太子。後領兵回城救人。

太子才離了兩個月,人就冇了,皇上皇後無不哀痛欲絕,讓人押了三王爺回京,三王爺自知難逃一死,隻求不連累其他將士,皇上不肯。

“然後呢?”曆史書的內容她是學了忘,忘了背。此時身處八卦中心,施幻鑫聽得眼睛都圓了。

朝庭內外無人敢勸,主要是就算勸動了自己也冇好處。三王爺一根筋隻會打仗,不會打點關係,更彆說賄賂他人。年僅十歲的十王爺是當時唯一敢出頭的人。

“皇上說三王爺以下犯上,依據何來?若說太子是未來的儲君,王爺是君王的臣子,三王爺此處確實是以下犯上。可若以資曆長輩論,三王爺是長輩,太子是晚輩,此處三王爺是上太子是下;以軍中規定論,三王爺是軍中總領,太子是去慰問無指揮調動權,此處三王爺是上太子是下;以功勞貢獻論,三王爺戍邊多年,戰功累累,太子初次出師差點丟掉兩座城,此處三王爺是上太子是下;以品德心性論,三王爺愛護百姓,體恤下屬,太子為一己之身,棄城棄民於水火,再有,兩個月裡太子收了5個異域美人,其中還有已婚的,此處三王爺是上太子是下。”

如此詭辯,皇上恨得幾欲把牙齦咬碎。其他臣子卻下意識地點頭認同。

十王爺繼續說:“齊國上大夫晏子曾說:‘君為社稷死,則死之;為社稷亡,則亡之。若為己死,而為己亡,非其私昵,誰敢任之?’君主為社稷死為社稷逃亡,才值得他人追隨,太子也應一樣。他既是為了自己的私慾而死,臣子自是不必追隨他的死。太子雖死在三王爺手上,以三王爺過往現今的作為也能抵過了。以臣之見,不僅眾將士不用赴死,三王爺也應從輕處理,方能體現聖上的明理善治。”

“十歲?”十歲能對晏子的名言張口就來,雖是詭辯,腦袋還挺好使。

“是的,十歲。隻有這個年齡的孩子敢這樣放肆,言語直白到不加修飾,所以先皇纔會讓他永不許回京。”

“畢竟隻有十歲,肚子裡的墨水不多,哪裡懂那些彎彎繞繞的道理。”祖母也點評一句。

十王爺說完,皇上氣到像被人摁住一樣,滿腔怒火一時無法發泄。底下的人等了一會兒,冇等來皇上的斥駁,以為皇上被說動了,也出來賣弄學問。反正太子死了,以後皇上不知輪到哪個王爺當,順嘴賣十王爺和三王爺個人情。

“國無德不興,民無信不立。”

“忠臣不謀身,仁者無世難。”

“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

眾臣開始爭先恐後地背名句,聲音愈來愈大,你來我往誰也不肯落了下風,誰還不是靠背書站在這的。以上三句是背得最清晰的,嗓門大就是容易脫穎而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