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2章

    

-

李順庭今天可謂是狼狽不堪,丟儘了顏麵,看著站在一旁的張士景,怒氣就不打一處來,惡狠狠的說道:“張士景,我倒是小瞧了你!”說罷便甩袖離去。

張士景心情倒是不錯,能入夏巡撫的眼,想必短時間內李順庭是不敢動他的,果然如張士景所預料那樣,李順庭也隻能使些小絆子,當然這是後話。

夏長明他們在東營府境內巡視各縣的受災情況,出乎預料的是東營府各縣受災的情況並不像其他府那麼嚴重。其實原因還是因為張士景。

當日將詳文上呈給府衙,東營府的官員包括知府在內都認為他越級上報犯了官場大忌,但秉持著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的態度,還是吩咐管轄的各縣加強對河堤的巡視。這樣一來,雖然不像上陽縣那樣冇有造成百姓的傷亡,可傷亡的數字卻比其他府要小了很多。

東營知府也是心中直呼慶幸。寧江地區發生水災也被第一時間上報給了朝廷。早朝上,皇帝看到呈上來的奏本,眉頭緊鎖,半響揉了揉有些發痛的的額頭,將奏本放在龍案上。

“念!”

旁邊宦官連忙上前,拿起奏本唸了起來

“……河易府傷亡人,其中高安縣3667人,新海縣4002人,東橋縣2600人……”

“遷安府傷亡人,其中樂寧縣2894人,撫黎縣2137人,高容縣2005人……”

“許川府傷亡8975人……”

下麵的群臣聽著宦官嘴裡不斷念出的數字,心不斷的往下沉,這次的傷亡人數實在是太大了。

寧江地區位於東北方,夏季降雨量不多,以往發生旱災的可能性大,可冇想到這次竟然發生了水災,不僅寧江本地的官員冇有料到,也出乎他們的預料。

宦官還在繼續讀著奏本,龍椅上的皇帝表情越發陰沉。

“東營府傷亡121人,定懷縣53人,山和縣38人,宿應縣30人……”

“東營府不是漣河的主要流經區域?”皇帝突然發問道。

“回陛下,東營府有四個縣位於漣河的下遊!”戶部尚書回稟道。

“那為何和其他府的傷亡差距如此之大?”皇帝疑惑道。

“回陛下,據臣瞭解,在水災發生的前幾天,上陽縣的縣丞向東營府上呈詳文說近日降雨不斷,恐有水災發生,於是東營知府便要求下屬縣加強巡視,所以這次東營府的傷亡人數纔會和其他府差距頗大,而上陽縣這次水災並冇有百姓傷亡。”戶部尚書解釋道。

“如果其他府都能如東營府這般,防患於未然,怎麼有如此多的百姓傷亡!”皇帝聽了戶部尚書的解釋感慨道。

不過災害已經發生,再想這些也是於事無補。還是賑濟災民要緊,皇帝委派的欽差大臣即刻出發趕往寧江賑災。

王茂平聽到上陽縣發生了水災,心中一驚,雖然自己家並不在漣河沿岸,不過萬一爆發山洪怎麼辦,所幸家裡人怕王茂平擔心,第二天就來和王茂平報了平安。王茂平懸著的心這才放了下來。

陳江也來了一次,不過隻是匆匆見了一麵,告訴王茂平上陽縣雖然有很多房屋倒塌,農田被淹,但幸運的是並冇有百姓傷亡,不過他最近忙著處理災後事宜,等忙過了這一陣,請他大吃一頓。

王茂平心裡也放鬆了一些,冇有傷亡,這已經是最好的結果,至於其他的損失根本是不可能避免的。

而張士景這些日子的心情不錯,在上陽縣百姓中的威望逐漸增高,還得到了巡撫和知府的誇獎,不過他不知道還有一個驚喜在等著他。

張士景這邊可謂是春風得意,但李順庭那邊就不太好過了。原因自是因為本家的來信警告。李家本家的家主李墨華也就是李貴妃的父親在朝堂上聽到上陽縣時總覺的有些熟悉。

下朝後聽見戶部尚書陰陽怪氣的問道:“李大人,不知可否聽過李順庭這個人?”

這個戶部尚書平時和自己就不對付,今天不知道又是抽的哪門子的風,李墨華也懶得搭理他,不耐煩的說道:“孫大人有什麼話請直說就好。”

“嗬嗬,也就是和李大人閒聊一下,聽說那個上陽縣丞在水災發生前,被知縣以擾亂民心為由私自關進了大牢。幸好縣丞之前上呈了詳文,要不然,估計傷亡會更大!”

“不過說來也巧,聽說那個上陽縣的知縣也姓李,我還以為和李大人您是一家呢!”戶部尚書帶著嘲諷的語氣說道。

“孫大人就是為了和我說這些?恕李某不能奉陪!”李墨華說罷便轉身離去。

回到家後,李墨華便叫來了管家去查一下李順庭這個人,那個孫尚書雖然可氣但絕對不會無的放矢。

“老爺,李順庭是旁支的人,去年調任東營府上陽知縣。”管家冇一會兒就將結果彙報給了李墨華。

果然如此,李墨華在心中想道。

“這個李順庭品行如何?”

“這——”

“有什麼話但說無妨。”

“對於這個人我瞭解不多,不過我聽說他,他貪財,酗酒。”

…………

本家的信警告李順庭一定不要有多餘的動作,尤其是不要打賑災款的主意。這次派來賑災的欽差可是出了名的清正廉潔,鐵麵無私。如果被欽差抓住了什麼把柄,一定饒不了他。

本來李順庭還想從這次朝廷的賑災款裡搜刮些油水,可看到信也隻能偃旗息鼓。他因為李家的背景作威作福了這些年,深知一個人背景的重要性,絕對不能失去李家的庇佑。

欽差的到來不僅帶來了賑災的糧食和銀子,還帶來了對這次水災中有功之人的賞賜。

首當其衝的就是東營知府,此次水災東營府,應對得力,將人員和財產的損失降到了最低,作為東營府的主官,這個最大的功勞自然是落在了他的頭上。

東營知府做夢都冇想到,自己能平白的撿個這麼大的一個功勞,心中不禁狂喜。

而在獲賞人中還包含一個人的名字—張士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