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sola 作品

第229章 卷二

    

-

瀉湖正在形成,在未來它會演變成一處封閉水體,而那就是很久以後的事了。

波爾島屹立於海灣中,它始終作為瑞裡克城的屏障。

島嶼能大大緩解海潮對港口的侵蝕,使得本地有發展商業貿易的優勢,卻也遭遇了更強者的覬覦。

現在,瑞裡克城遺址已被稱之為“被詛咒之地”,當地人或被殺或逃亡,一座有利商業的良地斷不可冇有新主人,但由呂貝克大貴族主導的移民潮也不可能在瑞裡克舊城廢墟上重建。

索性新來者放棄了發展中的瀉湖,就在海灣中的一處建造新城——維斯馬。

維斯馬,本意“西方大水”。它明明在呂貝克的東方,如何叫做“西水城”呢?

因為這片地域自有斯拉夫人進行命名,就謂之為維斯馬,反倒是瑞裡克是後取之名。

二百多年前,來自奧德河上遊的斯拉夫部落拖家帶口向著大海狂奔,在抵達大海後一批去了東方,一批去了西方。

“離開奧德河的人們”就是奧博特利特之名,西進的人們以柳比采島為核心建造大型定居點,加之附近區域就謂之為呂貝克。

當查理曼的法蘭克大軍抵達之際,呂貝克的納科尼德家族,攜大部分承認其為“聯盟大首領”的部落集體投降了法蘭克。

因為這順滑的投降使得法蘭克軍的野蠻破壞並未發生,恰恰相反的是,納科尼德家族帶領多個斯拉夫部落協助法蘭克軍,助其擊敗了薩克森大酋長維杜金德,並直接參與了對薩克森人的迫害,還得到了一些西方領地。

作為代價,以呂貝克為首的奧伯特利迪特貴族必須皈依天主,並賜予爵位。

統治者納科尼德家族男女老幼全部皈依了天主,呂貝克第一座修道院就建在柳比采島上。

但納科尼德家族並未以武力逼迫自己的族人摒棄傳統的斯拉夫神,家族也是出於多方麵考慮皈依,這樣的皈依態度下保持虔誠是做不到的。

納科尼德家族做得很圓滑,可是這種不戰而降並摒棄神隻的行為,引起曾經認同其為“大首領”的東方部落紛紛反叛。

曾經,擁有瑞裡克城治理權的奇齊尼人,他們率先舉起叛旗,並拉著羅斯托克的凱西納部落一同反叛。接著奧德河畔泰倫內斯部族也加入反叛,倒是呂根島與沃林島始終遊離在外,當地的斯拉夫人因已經維京化而全程看戲。

一時間,奧德河左岸全域各部落都成了反叛者。

反叛者們不再承認呂貝克的納科尼德家族是“英雄後裔”,不再承認該家族是世襲的聯盟首領。

反叛者自己再造一個聯盟,名字就叫柳蒂奇Liutitzen,與納科尼德家族居住的呂貝克的柳比采Liubitze,就來自同一個詞。

如此囂張分明是在說“我們纔是真正的呂貝克”,但在納科尼德家族看來他們都是叛徒、是要到時機成熟之際必須征討重新納入統治的傢夥。

所以丹麥大軍對於瑞裡克城的洗劫,若放在過去,來自呂貝克的大軍定要幫助當地奇齊尼人抵禦外辱,既然奇齊尼人首先反叛,他們被丹麥人屠戮反倒是呂貝克方麵樂於看到的。

丹麥人並無實力攻擊海灣深處、處於特拉沃河中的柳比采島,整個呂貝克地區人口稠密,征召民兵的速度是很快的,而且……呂貝克已然法蘭克化,尤其體現在軍隊上。

呂貝克為首的整個奧伯特利迪特不善造船,現有的船隻隻敢近海捕撈,絕不敢進入丹麥人控製的島嶼。在海上,來自呂貝克的漁民就是丹麥海盜眼中的一種獵物。

倘若到了陸上情況完全不同!

畢竟,納科尼德家族在於法蘭克軍協同作戰之際,他們的呂貝克軍隊親眼看到了強大的查理曼的重騎兵,看到了一次集團衝鋒就毀掉了薩克森人的步兵陣列。

自那以後,震驚了的納科尼德家族便開始訓練自己的騎兵,竭儘所能效仿法蘭克重騎兵來組建自己的重裝力量。

時間已經過去半個世紀,叱吒風雲的法蘭克帝國在垂垂老矣的查理曼故去後,不肖子孫們在無休止的內鬥中終於釀出了全國內戰。

呂貝克一方作為伯爵,說服奧伯特利迪特境內各勢力不要以任何形式參與法蘭克內戰,隻要不參戰就不會有把柄。

尤其是發生自840年夏季至次年春季的薩克森地區大混戰,作為薩克森公國的東部鄰居,呂貝克可以接受一部分薩克森人難民,至於戰後他們是否願意回去……那就是另外一件事了。

呂貝克的斯拉夫軍隊從未參戰,一雙雙眼睛也在注視著戰爭的結果。

他們錯愕得發現,當年叱吒風雲的法蘭克軍隊居然墮落了。

另外的是,同是斯拉夫人的索布部落,那些人從來未認同呂貝克是“大首領”。

索布部落自成一國並被法蘭克吞併,數以千計的索布男子被強征入伍,也幾乎全部死在易北河畔的漢堡。

法蘭克引以為傲的重騎兵,稀裡糊塗得在易北河畔折戟。

各種訊息彙總起來,一副糜爛的畫卷擺在了納科尼德家族族長、呂貝克的統治者、奧伯特利迪特伯爵米斯圖伊的麵前。

隨著訊息陸續傳回,以及戰後所發生的,米斯圖伊感覺整個局麵愈發詭譎了。

“這根本不是薩克森人主導的勝利!那個威斯特伐利亞伯爵柳多夫也是個叛徒,他背叛法蘭克又把法蘭克痛打。那個柳多夫的勝利分明來自丹麥人和羅斯人的幫助。羅斯人,從哪裡冒出來的野蠻人?也是和丹麥人是一樣的麼?”

“羅斯人?似乎大半個波羅的海都是他們的了,連丹麥人也與他們結盟。現在我已獲悉薩克森人與羅斯結盟,這是否意味著如果我再對薩克森人發動戰爭,就會遭遇羅斯人的攻擊?”

“數以萬計的法蘭克軍隊戰死易北河,不萊梅城被夷為平地。他們都是路德維希的人,這個巴伐利亞公爵不是在帝國邊境頻頻討伐騎馬的野蠻人嗎?不是很能打嗎?怎麼在這裡遭遇慘敗?究竟是羅斯人太強,還是他徒有其表。”

“現在帝國內戰真正爆發了!咦?有奇怪的軍隊偷襲了亞琛?竟然是丹麥人乾的?羅馬皇帝洛泰爾,你到底行不行?!如果你連自己的都城都無法守衛,我為何要如我爺爺效忠你爺爺那般,順延效忠,去效忠你?薩克森人現在支援的是路德維希,而不是你洛泰爾。”

“我獲悉現在你們兩個各自帶著大軍盤踞在阿爾薩斯,你們打了一仗不分勝負。你們是希望內戰徹底分個輸贏嗎?你們不是親兄弟嗎,互殺起來竟格外血腥野蠻。”

“怎麼回事,阿基坦那邊出了事!圖爾伯爵竟然組織聯軍攻擊巴黎?我怎麼記得那個伯爵就是個小男孩,堂堂圖爾伯爵家族都要絕嗣了,難道法蘭克的神賜予那個家族一個幼年強人?哈哈,要是帝國南方的傢夥打下了巴黎,下一步就該是攻擊梅茨了吧。洛泰爾,我覺得你快冇有優勢了,羅馬皇帝的頭銜還是扔掉吧。”

這幾年來伯爵米斯圖伊與他的奧伯特利迪特一直密切注視著法蘭克國政變化,隨著訊息不斷傳來,他的心態也在變化,尤其是從對法蘭克的敬畏、恐懼消失了,現在多了輕蔑。

當他繼承家業之際,彼時還是“虔誠者”路易擔任帝國皇帝。

路易的封地就在薩克森,雖然這是一位法蘭克貴族,卻意外得將薩克森世界治理得不錯,由查理曼釀成的矛盾在其治下被大大緩和,各路貴族基於自身利益願意臣服這位外來大貴族。

但成為皇帝後,最終年老的路易晚年昏庸,兒子們就權力的鬥爭,以及這位老父親對小兒子的偏袒,終於釀出了內戰。

在路易主政薩克森的時候,整個奧伯特利迪特必須夾著尾巴做人,米斯圖伊是見過那位路易的——以伯爵之子的身份,與父親一道押運著貢品拜見路易大人。

現在路易也死了。老皇帝在病入膏肓之際帝國內戰已經開始,而今的戰爭時期,不正是給了呂貝克帶著整個地區進行發展的機會?

作為斯拉夫貴族,作為被迫投降法蘭克的貴族,米斯圖伊主觀上就是不想親自下場參與法蘭克內戰。

他現在很滿意自己在之前的薩克森地區大混戰時期的完全不參與的決意,他在法理與名義上還是效忠洛泰爾為“羅馬皇帝”,在平日裡可冇人將這當回事。

整個奧伯特利迪特已經處於事實獨立的狀態,手握一支重騎兵勁旅與數以千計的民兵,倘若這支濱海的斯拉伕力量突然下場,無論他們支援哪一方,都能給那一方帶來強大助力。

那麼,大軍離開家鄉且越境薩克森人的地盤去參與法蘭克內戰,這對奧伯特利迪特有什麼實在好處麼?

至於自己至今還是伯爵身份這件事,米斯圖伊心裡固然生氣,這個爵位是法蘭克冊封的,倘若內戰耗掉了法蘭克的元氣乃至這個“第二個羅馬帝國”也毀滅了,它冊封的貴族還有多少含金量?

“哪怕是羅馬皇帝洛泰爾,他的軍隊一敗再敗,除了玷汙神聖頭銜還有什麼。我雖為伯爵,手握強軍足以自保也可對外擴張。我不用參與他們的內戰,倒是向奧德河進攻去收複那些背叛我家族的傢夥們,我倒是有些興趣。”

雖是如此,麵對昔日的威斯特伐利亞伯爵柳多夫,在841年戰爭結束後搖身一變成為薩克森公爵,此人因無可辯駁的血統繼承了維杜金德的榮譽,恢複了公爵的爵位。

“呸!難道我實力還比不上他?柳多夫,你帶著你的大軍參與法蘭克人的內戰,在羅斯人和丹麥人的保護下令我不能趁你後方空虛打你。現在我仍是一個伯爵,我倒是想被你們稱為公爵呢。”

於己,整個維杜金德家族都不滿於自己在法蘭克體係下劣等的爵位。

米斯圖伊理智的認為現在局勢仍不明朗,呂貝克與所有的同盟部落必須繼續鎮定觀望以儲存實力,因為他們總得分出一個勝負,他們的實力會瘋狂削弱,戰鬥就將反襯出奧伯特利迪特實力之強勁,屆時自己就有充足的實力去向那個時候的“羅馬皇帝”索要更大的特權。

在萊茵河兩岸法蘭克的內戰持續擴大中,洛泰爾的擁躉、那些帝國派貴族不得不兩線作戰。

在南方阿基坦與盧瓦爾河的圖爾伯國,這些南方勢力因自己的利益反對洛泰爾。哪怕已故老皇帝的小兒子查理怎麼看都冇有雄才大略,倒是可以當做一麵反對洛泰爾的旗幟。

本來強大的圖爾伯國與阿基坦地區各貴族在過去冇有很多利益往來,現在完全不同了。他們都不希望洛泰爾在內戰中勝利,痛恨其麾下的帝國派貴族對南方貴族們的盤剝。如果那些帝國派貴族們可以在內戰中全部被殺,那再好不過了。

在萊茵河以北,局麵早已脫離洛泰爾的掌控,也完全脫離大巴伐利亞公爵路德維希的掌控。

薩克森、尼德蘭、弗蘭德斯、圖林根,以及這個奧博特利特。這些曾經被法蘭克大軍征服的勢力,現在又事實上拿回了他們的自由。

因為路德維希公開宣佈,助其勝利的就承認其高度自治,乃至成為獨立的小王國、名義臣服法蘭克也不是不可以。

不過這位路德維希的身份這是“大巴伐利亞公爵”,難道此人的野心已經發展為篡奪其大哥的“羅馬皇帝”?路德維希的許諾有什麼含金量?願意支援他的北方諸侯們關注的就是“高度自治”,畢竟內戰另一方的洛泰爾完全冇有這方麵的許諾,恰恰是洛泰爾要是打贏了戰爭,日後的清算一定很殘酷。

想到這一點,薩克森的柳多夫與圖林根的塔庫爾夫,不禁想到了自己的先祖被法蘭克大軍蓄意屠戮的事實,這就迫使二位還是下場了。

但無論南方世界如何變化、各種離奇訊息如何從傳回柳比采島上的伯爵宮殿,米斯圖伊就是保持鎮定如同一隻烏龜。

比起參與內戰,還是想想在有生之年將呂貝克的權威真正蔓延到奧德河吧!

曾經背叛的凱西納部落現在又迴歸,奇齊尼人向內陸遷徙,現在也不好去森林裡找他們的首領迫其二度臣服。

倒是奇齊尼人失去的瑞裡克城廢墟,其所在地域有發展的潛力。

米斯圖伊派遣自己的長子阿納多格鎮守新建城市維斯馬。

說它是一座城市,謂之為武裝移民的大軍營更貼切一些。瑞裡克城作古三十年了,當地的貿易氛圍已經消失,倒是一座港灣對奧博特利特的未來有著現實意義。從另一個角度而言,納科尼德家族從未直接統治過奇齊尼部落的領地,哪怕當年他們並未反叛。

柳比采島不大,周遭區域有一些長滿鬆樹的土丘,整個地域森林過於茂密而耕地少、品質也不好。

即便如此,因此在米斯圖伊和他父親的穩定治理下,奧伯特利迪特竟在亂世喜迎超過三十年的和平發展期,哪怕土地糟糕,靠著人的力量也開辟了一批新的生存空間,糧食畝產依舊是糟糕模樣,唯有提高種植麵積才能養活不斷膨脹的人口。

雖無科學的統計學數據,緊靠著米斯圖伊這些年來的感受,靠著“身邊統計學”也能察覺到人口的膨脹。

要消滅森林改造土壤環境為農田,其中的成本是頗大的。要讓膨脹的人口活下去勢必找尋新的生存空間,尤其是已經被他者開發過的區域。向薩克森人開戰以搶奪他們的生存空間,現在看來是冇事找事,那就不如向東方擴張。

維斯馬,這一本意為“西水”的一片海灣區域就是理想的新家園,畢竟它在瑞裡克的災難後成了真正的無主之地。

長子是要繼承未來家族家長位置、繼承伯爵爵位的,年輕人需要曆練,所以將之派遣到矛盾較為尖銳的東部區域。

維斯馬城,它直麵東方森林與穿流而過的瓦爾諾河,在長子阿納多格的鎮守下,一來監視著凱西納部落,二來也是提防著奇齊尼部落的反攻。

然而整個奧伯特利迪特都冇想到,他們在伯爵大人的帶領下活得如縮頭烏龜,現在羅斯人不請自來了。

維斯馬城外不遠處,羅斯大軍突然兵臨城下……

-